2025年5月至6月,东帝汶短短一个月内接连出现4例致死性人类狂犬病病例,所有患者均曾数月前被狗咬伤或抓伤,随后未能及时获得完整的暴露后预防(PEP),最终因病情恶化死亡。世界卫生组织(WHO)在7月24日发布的官方通报中,将此事件在国家层面的公共卫生风险评估为“高”,引发全球关注。狂犬病并非仅在东帝汶出现。长期以来,世界多国和地区都有狂犬病病例报告。一旦被咬伤并破皮,应立即就医处理伤口,并尽快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疫苗,这是预防狂犬病发作、保护生命的唯一方式。狂犬病目前仍然是导致人类死亡最主要的病毒之一,每年全球估计有超过59,000人死于该病——大多数为儿童。
Figure 1. WHO东帝汶地区狂犬病相关通知
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(Rabies virus, RABV)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病毒性致死性传染病,主要通过感染动物的唾液传播,一旦病毒侵入人体并引发临床症状,死亡率几乎为100%,病毒进入大脑,会开始大量复制、扩散并摧毁神经细胞,导致患者出现狂躁或麻痹等症状,随后是咽肌痉挛、呼吸衰竭,最终导致死亡。
RABV属于单股负链病毒目(Mononegavirales)弹状病毒科(Rhabdoviridae)狂犬病病毒属(Lyssavirus)。病毒颗粒一端呈平坦或略凹状,另一端呈半圆形或子弹状。直径约75~80nm,长度约170~180nm。病毒具有囊膜,表面有长约6~7nm的棘状突起,由病毒糖蛋白(Glycoprotein,G蛋白)三聚体组成。囊膜内层是间质蛋白(Matrix protein,M蛋白)。中央为紧密的螺旋状核衣壳,直径约50nm,由单链RNA基因组、核蛋白(Nucleoprotein,N蛋白)、大蛋白(Large protein,L蛋白)和磷酸化蛋白(Phosphoprotein,P蛋白)组成。
Figure 2. 病毒形态构象(图源自:viral zone)
N蛋白(P16285):以9个核苷酸结合1个N蛋白的比例包裹病毒负链RNA,形成“珍珠项链”状核衣壳(NC),保护RNA并作为转录与复制模板。
P蛋白(P22363):作为聚合酶辅助因子,稳定L蛋白与N-RNA结合,抑制宿主干扰素信号,促进免疫逃逸。
M蛋白(P16287):覆盖核衣壳,维持病毒子弹形结构,调控转录与复制,诱导神经元凋亡。
G蛋白(P03524):介导病毒与宿主受体(如nAChR、NCAM)结合,触发内吞与膜融合,驱动病毒入侵。
L蛋白(P16289):是RNA依赖的RNA聚合酶,催化mRNA转录、加帽和多聚腺苷酸化,核心驱动病毒基因表达。
Figure 3. 病毒关键蛋白组成(图源自:viral zone)
狂犬病病毒(RABV)主要通过受感染动物的咬伤进入人体。感染初期,病毒在伤口部位潜伏数天至数周,随后,病毒沿周围神经向中枢神经系统(CNS)逆行迁移。一旦侵入CNS,将引发致命的、不可逆的神经损伤和脑炎。在此致病过程中,关键的病毒蛋白发挥了核心作用:P蛋白抑制宿主干扰素信号通路,削弱先天抗病毒免疫;M蛋白诱导神经元凋亡,破坏神经功能;G蛋白不仅介导病毒入侵神经元,还参与神经元间的跨突触传播,是病毒在神经系统中扩散的关键因子。最终,病毒会从神经系统传播至唾液腺。病毒在唾液腺上皮细胞中大量复制,特别是高效产生G蛋白,促进病毒组装并释放到唾液中。这使得受感染动物的唾液含有高浓度病毒,成为通过咬伤传播给新宿主的最主要途径。因此,唾液腺感染是RABV实现传播的关键环节。
Figure 4. 狂犬病传播周期(图源自:https://doi.org/10.1038/s41598-025-01066-3)
狂犬病一旦发病,几乎无药可救。目前中和抗体是清除体内病毒的唯一方式。但在2004年,美国一名女孩通过“密尔沃基疗法”成功治愈,曾一度让学界看到了治愈狂犬病的希望。该疗法通过诱导昏迷,使患者进入假死状态,以减缓病毒在神经系统的扩散。治疗过程中使用多种药物,包括氯胺酮、抗病毒药物(利巴韦林、金刚烷胺)、镇静剂和抗痉挛药物。在第7天,患者体内奇迹般的开始产生抗体,第10天苏醒,第31天体内病毒检测转阴。尽管成功,但此方法风险极高、机制尚不明确,后续多次尝试基本失败,无法作为常规疗法。
1. 疫苗接种:传统灭活疫苗需多次接种,而新型 mRNA 疫苗(如 RABV-G-LT)通过同时诱导中和抗体与T细胞免疫,展现出更高效的保护潜力;
2. 免疫机制研究:靶向病毒保守蛋白(如L蛋白)的T细胞免疫原,可增强对不同毒株的广谱保护。
狂犬病毒的高致死率与其精巧的免疫逃逸机制密切相关。深入解析病毒蛋白的结构与功能(如 G 蛋白的受体结合特性、L 蛋白的转录调控),不仅为新型疫苗设计提供靶点,也为开发靶向抗病毒药物奠定基础。随着 mRNA 疫苗技术的发展与免疫机制研究的突破,人类有望逐步扭转对这一致命病毒的被动局面,为全球狂犬病防控开辟新路径。
abinScience 品牌创立于法国斯特拉斯堡,依托该地区卓越的科研创新生态,专注于高质量生命科学试剂的研发与生产。abinScience始终秉持“Empowering Bioscience Discovery”的愿景,致力于为全球科研人员提供高效、可靠的实验解决方案,赋能前沿生命科学研究。
以下为abinScience提供的RABV相关蛋白与抗体产品清单:
Reference:
1. Ramzan, Y., Fadhl, B.M., Niazai, S. et al. Decoding the transmission and subsequent disability risks of rabineurodeficiency syndrome without recuperation. Sci Rep 15, 17322 (2025). https://doi.org/10.1038/s41598-025-01066-3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