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2025年4月起,全国新冠阳性率持续飙升,门急诊病例阳性率从7.5%猛增到16.2%,住院病例阳性率也从3.3%攀升至6.3%。南方省份疫情势头尤为凶猛,感染率远超北方。据预测,疫情将在5月下旬达到高峰,直到6月中下旬才会逐渐缓和。香港、新加坡、泰国等地同样拉响警报,单周新增病例最高达1.4万,重症与死亡病例略有上升。
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,表现为咽痛、低烧(通常低于38.5℃)、持续1-2周的咳嗽,部分人还可能感到嗅觉减退或肌肉酸痛。当前流行的是奥密克戎亚分支NB.1.8.1,突变株可能增强病毒与ACE2受体的结合或免疫逃逸能力,能部分绕过疫苗或既往感染的保护屏障,但致病力并未显著增强。“我们有一个预测模型,用于研判疫情形势,预计6月底左右结束流行,现在处于爬坡阶段,将逐步接近高峰。”钟南山说。
病毒结构
SARS-CoV-2属于冠状病毒科(Coronaviridae),是一种有包膜、单股正链RNA病毒(+ssRNA)。其病毒颗粒呈近球形或椭球形,直径约为60–140nm,表面布满典型“王冠状”的刺突(Spike)蛋白,以下为其核心组成部分:
病毒最外层,由宿主细胞膜衍生,富含脂质,保护病毒内部结构。嵌入三种关键跨膜蛋白:刺突蛋白(S)、包膜蛋白(E)、膜蛋白(M)。
病毒感染的关键,形如“蘑菇”,由S1和S2亚单位组成。S1负责与人体细胞表面ACE2受体结合,S2介导病毒与细胞膜融合。NB.1.8.1毒株的S蛋白突变增强了免疫逃逸,使其更易绕过疫苗或自然感染产生的抗体,是当前疫情反弹的关键因素。
小型跨膜蛋白,参与病毒颗粒的组装和释放。在病毒生命周期中起到辅助作用,调控离子通道活性,可能影响病毒释放效率。
结合病毒RNA,形成核衣壳复合物,保护基因组并协助病毒复制和转录。
最丰富的包膜蛋白,负责病毒颗粒的形状和结构稳定。M蛋白与S、E、N蛋白相互作用,确保病毒组装过程顺利,是病毒结构的“支架”。
主要变异株特性
SARS-CoV-2的持续演化催生了多种变异株,这些变异株源于其基因组中的突变,尤其是刺突蛋白部位的变化。这些变异株被世界卫生组织(WHO)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(CDC)等机构划分为关注变异株(VOCs)或兴趣变异株(VOIs),它们展现出可能影响传播能力、疾病严重程度、免疫逃逸,或诊断与治疗效果的特质。目前,中国正面临由Omicron NB.1.8.1亚变异株引发的疫情复燃,这凸显了病毒适应环境并逃避免疫的惊人能力。
2020年末在英国首次发现,因刺突蛋白中的N501Y突变,该变异株传播力显著增强。这种突变提升了病毒与人体ACE2受体的结合能力。
在南非被发现,携带E484K等突变,这些变化削弱了先前感染或疫苗产生的抗体中和效果,助推了免疫逃逸。
起源于印度,这一高传播性变异株因刺突蛋白中的L452R和T478K突变而导致疾病更严重。这些突变提升了病毒的适应性,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绕过免疫防御。
2021年末被识别,Omicron及其亚系(如BA.1、BA.2、NB.1.8.1)以刺突蛋白中的大量突变为标志,尤其是在受体结合域(RBD)上。目前在中国流行的NB.1.8.1亚变异株带有额外突变,进一步增强了其逃避疫苗或既往感染免疫的能力。尽管症状多为轻症,但它仍导致南方省份门诊和住院病例的阳性率上升。
关于我们
作为法国ProteoGenix旗下的重要品牌,abinScience专注于试剂的开发与生产,致力于为全球科研人员提供高质量、创新型的生物试剂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。秉承ProteoGenix在创新研发和高质量标准方面的优势,abinScience致力于科研试剂的产品创新与服务优化。拥有当前市面上几乎所有病毒的相关蛋白抗体库,且拥有高精准度和广泛适用性,为探索病毒学、免疫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,提供不可或缺的工具与资源。
abinScience提供的新冠病毒相关产品清单
以下是abinScience提供的新冠病毒相关的蛋白、抗体产品清单,更多产品可扫码联系专员咨询!
返回顶部